欢迎来到蓬莱易经通俗文化交流中心!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:
会务通知 | 会议总结 | 论文交流 |
联系方式  
名家视频 更多... 
易学文章  
纪风策:二十四节气之立冬的气候、历史和民俗
发布人:蓬莱易学 发布时间:2020-11-07 点击:3568次

    立冬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。每年阳历的11月7日或8日,太阳行至黄经225度,便是立冬的时候了。立,建始也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;冬者,终也,万物收藏也,动物藏身规避寒冷,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。


一、立冬的三候

古人将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都等分为三,每五日为一候,从而以三候来描述每个节气的气候变化特点。立冬的三候为:“一候水始冰;二候地始冻;三候雉入大水为蜃。”

一候水始冰,二候地始冻,这两候直观地表现了立冬前后天气的变化情况。立冬是冬季的开始,这一时节北方的冷空气已经有了较强的实力,并逐渐向南方移动。水面开始结冰,土地也开始上冻,是这种气候变化最直观的表现。当然,二十四节气以及相应的物候,实际上主要是对我国古代北方地区气候状况的总结。对于长江以南地区,要到11月底才能有冬季的感觉。而珠三角地区,更接近亚热带气候,12月份依然比较温暖。

三候雉入大水为蜃,这一候就比较有意思了。雉是野鸡,也可以指大型的鸟类,而蜃则是大的蛤蜊。所谓秋收冬藏,立冬之后,古代的人们发现天上的大鸟都很少再见,同时海边的人们则发现海中开始出现大的蛤蜊。由于蛤蜊的花纹和雉的羽毛颜色有几分相似,于是古人就把这两者联系了起来,认为雉跑到水里变成了蜃。这其实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天地之间生命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的一种认识。

二、迎冬的习俗

季节的变换是古人观念中重要的时间节点,传统上把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称为“四立”,很受古人的重视。所以,在立冬这一天也逐渐形成了很多的习俗,比如迎冬。

在立冬这一天,古代的皇帝会有迎冬之礼,这一礼仪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。比如《吕氏春秋》中就有记载:

“是月也,以立冬。先立冬三日,太史谒之天子,曰:‘某日立冬,盛德在水。’天子乃斋。立冬之日,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。还,乃赏死事,恤孤寡。”    

如今一些地方保留的祭冬礼,可能是古代迎冬的遗存

立冬之后,秋收结束冬季到来,不管最终的收成如何,一年的辛劳总算是有了一个结果,这是值得纪念的事情。所谓迎冬之礼,其实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在里面。同时,古时候不比今天,冬季的严寒是非常难熬的。借着立冬的机会,赈济孤寡,赏赐些厚实的衣服也是官方赈济制度的一部分功能。比如晋崔豹《古今注》记载:“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。”又“大帽子本岩叟野服,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,谓之温帽。”

三、立冬的饮食习俗

冬季寒冷多病,也是人身体抵抗力较弱的时候,自然需要补充营养。所以古人有“入冬日补冬”的习俗。

冬日的进补,与秋季不同,更侧重高热量的食物。比如在福建地区,在立冬这一天要用四物、八珍等药材炖肉,一般用狗肉、羊肉,也有用猪排的。浙江地区有的地方把立冬称为“养冬”,也就是补养身体的意思。比如在浙江的洞头,立冬这天就要杀鸡或鸭给家人炖了补身体,还有必须要在辰时(早七点到九点)吃的讲究;也有的地方在这天要专门炖猪蹄吃来进补,据说是可以防止冬季手脚冻伤。在台湾地区,立冬这一天街上的羊肉馆、姜母鸭等生意都会很好,这是当地人喜欢的进补方式。

姜母鸭

在北方的很多地方,立冬还有吃饺子的习俗。吃饺子是古代很多节日节气都有的习俗。一般认为,饺子是“交子”的谐音,所以季节交汇之时,新旧岁交汇之时,往往都有吃饺子的习俗。立冬是秋冻两季的交汇之时,这饺子是不能不吃的。

此外,立冬时节还有一些有趣的地方性习俗。比如在湖南的醴陵,人们有在立冬这一天制作著名的“醴陵焙肉”的习俗。醴陵焙肉是一种熏肉,将肉放在炉灶上用烟火慢慢熏制,以松枝熏出来的肉最好。又如绍兴黄酒最为著名,在立冬这天是重要的酿酒的日子,同时酒坊还要向酒神祭祀,祈祷福祉。

四、过冬如修行

立冬是冬季的开始,而冬季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,无非是冷峻与严酷的。可是在这冷峻的表象之下,实际上也有着平和、安详的实质。

过冬如修行。四时各有所属,春季的勃发,夏季的激情,秋季的收获,到了冬天,自然也该安静下来了。在经历了繁忙躁动的三个季节之后,大自然给予了我们这样一个休息的时间,让天地万物都平和下来。人们也应当在这个看似不怎么友好的季节,静一静,想一想。有动有静,这才是人生的修行呢。

蓬莱易经通俗文化交流中心
电话:17753538249 地址:烟台市蓬莱区登州街道北关路782号
Copyright 2017 www.plyisu.c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版权所有,未经授权禁止复制 鲁ICP备17054237号,技术支持:善义电脑